English

赵忠祥:他们 匡何谬正何误

1999-01-11 来源:生活时报 摘自《北京青年报》 我有话说

前一段,一篇作者署名“何潇”的文章《两位中学教师“点校”赵忠祥倪萍著作》先后在全国一些报刊发表,文中说,湖北某市电大教师陈新剑、黄晓曜对赵忠祥《岁月随想》和倪萍的《日子》通读数遍。从他们的角度来看,“书中的语法、逻辑、修辞等方面的错误之多令人不敢置信”,“这两本书的病句,数量很大,类型很全,为我们给学生讲解知识,提供了难得的例子”。陈新剑说:“一个语文老师,面对一本谬误百出却又发行上百万册的书,绝不能安之若素!”

对此,赵忠祥说:这篇文章实在使我无从受益

我的书《岁月随想》承各界厚爱,已卖了105万册,印刷了17次。三年来我与出版社收到过几千封读者来信,很多专家、学者、教师及各界人士不吝赐教,本着“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”的态度,对他们认为我书中的差错之处一一指正,更有的读者精心手制勘误表,仔细帮我点校,这些意见令我受益匪浅,这种情义令我深受感动。我与编辑陈军同志仔细研究各种意见,出版社在初印以后的16次印刷中,几乎每次都进行修改。我对各方人士的批评指正再一次深表感激之忱。

但恕我直言,这篇文章实在使我无从受益。因为据说二位老师把几套《岁月随想》和《日子》已翻得皱巴巴的,但就是不肯公开引出某章某页某行,错在何处,摆出一副过时的、可笑的姿态:“我抓了你一大把错误,你等着吧。”我实在弄不明白他们匡何谬、正何误?

我现在是几所大学的兼职教授,也算半个老师吧。套个近乎,与这二位老师讨教一个问题,为人师表,一是诲人不倦,二要与人为善。据说,您二位留着我的差错,当“宝贝”作为今后教育后代的难得的例子。如果有学生问你们,老师,你为什么不学学别的老师,诲人不倦,帮助别人改进与提高?却登报羞辱与吓唬别人呢?这叫与人为善吗?我想不出你们作何回答?

另外,对于以记者身份为此文的人,你真的以为哗众取宠那么好玩吗?说什么记笔记万余字就可出书,无知至此,夫复何言。

大家都忙,我不多说了。很想以此文为由头,有空儿写一篇文章,就时下一些文风谈点陋见。

《岁月随想》的责任编辑、上海人民出版社副编审陈军表示:不能按照旧有的汉语模式去套用

1997年《岁月随想》获华东地区优秀图书奖,评奖的第一关就要经过校对专家反复审读,要经过咬文嚼字这一道工序。专家们反映,这本书质量水平较高。因此,说书中病句很多是不可能的,是难以置信的。文中说两位教师(一会儿说是中学教师、一会儿说是电大教师)花了大量时间通读数遍,我想看看他们的结果,互相进行交流。

我们还要看到,时代在发展,语言也在变化,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,只要读得通,符合语法表达规范,不会引起歧义,就不能看作是差错,就不能按照旧有的汉语模式去套用。时代在前进,会出现很多新语汇,充实到词典中去。尤其在文学性很强的作品里,很多作者动用很多新词汇、新句式,伸缩性很大。如果按旧语法框架去套用,就会改变表达风格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